他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诊治难治性肾病,急性、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其并发症。常规开展肾脏穿刺活检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熟练掌握常规内瘘成形术、复杂内瘘成形术……
肾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恶化可发展成尿毒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世界上超过5亿人患有不同的肾脏疾病,每年超过百万人口死于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
基于如此严峻的形势,在对各类肾脏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无数医生们前赴后继,夜以继日地做着各种尝试和探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肾脏内科主任何晓旋便是其中一员,从医三十年间,他急患者之所急,解患者之所痛,以一颗“仁心”,践行着一名“医者”最崇高的誓言。
亲自参与血透中心改造
“这个地方需要再调整一下,不然可能会造成病人院内感染……”11月24日下午,在该院正在改造的血液透析中心工地上,何晓旋正在和负责该中心平面设计的工作人员认真地交流着。他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的意见,其间,记者听到最多的几句话便是:“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这样设计会对病人更好……”
何晓旋明明是一名肾脏内科的医生,怎么跑到了工地上“指手画脚”?一旁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自从今年初医院里决定改造一个血液透析中心,何晓旋主任除了日常的工作外,便参与到血透中心的建设中。“我虽然不懂设计,但我了解病人的需求。如何提高病人在做血液透析时的质量和安全,这恐怕只有我们医生最有发言权。”何晓旋笑着说。
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增加生命的长度显得更为急迫。相比较于换肾配型难、费用高,血液透析是目前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方法。血液透析,简单地理解,就是将人体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经过一台血液透析机,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等,再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
“听起来比较简单,但医疗安全事关生命安全,这就要求血液透析的整个环境和过程必须达到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何晓旋表示。石化医院肾脏内科自1987年开展血液透析,是安庆市首家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单位。经过29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血液透析中心,血液透析机、透析器均采用进口一流品牌,并使用先进的透析模式,包括(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
何晓旋告诉记者,得益于较好的透析技术和完善的质量管理,这些年,该科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活率不断提高,其中,十年以上存活率目前在省内名列前茅。这次新建血透中心,对于何晓旋这样一位肾脏内科的“老医生”来说,他甚至比病人都要更加激动。
“近些年,慕名来我院做透析的病患越来越多,原本的透析机早就不够用了。”每当看到病人失望而归的表情,何晓旋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新的血透中心建成后,将有80张床位,配备80台进口血透机,这就意味着能同时容纳80人共同做血液透析。除此之外,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水的质量好坏也影响着病人的透析质量。这一次,院内也高价购进了一台进口的血透用水处理机。
“新的血透中心预计明年开春就能正式对外运行,到时候将会有更多病人享受到更高质量的血液透析。”何晓旋表示。
多项专业技术影响广泛
1996年,石化医院建立肾脏内科的第二年,何晓旋便大胆提出要开展肾脏穿刺术,他的提议得到了医院的大力支持。“我们采用经皮斜针1秒钟穿刺。即在B超定位下,通过B超带穿刺架,经B超引导斜角进针,穿刺时间仅为1秒钟。斜角进针保证了针尖在肾脏皮质,不会在髓质,也能够保证取得足够的肾小球做病例分析,同时减少出血并发症。”何晓旋说。
血管通道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多年来,通过何晓旋和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在血管通道制作技术(包括鼻咽窝内瘘成形术、复杂内瘘成形术、高危内瘘成形术、自体血管移植内瘘成形术等)及血管通道维护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在我市乃至安徽省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何晓旋在给血透患者做手背部鼻咽窝内瘘时,可以在满足血流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留可利用血管资源,延长动静脉穿刺点间距,切口仅0.5—1cm,创伤小、无瘢痕,不影响心功能且不易感染。
一些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肥胖患者以及外周血管病变患者血管状况通常不太理想,不能够按常规给他们做内瘘,为此,何晓旋带领着科室的医生们潜心研究,始终坚持“内瘘第一”的原则。在石化医院规律性血透患者中有23例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其中只有4例采用带隧道涤纶套导管做血透,其余19例均成功采用内瘘做血透,年龄最大的81岁。
“血液透析技术是血液透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基础,我们一直在追求血透技术的进步。1998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小儿血液透析、小儿腹膜透析、床边超滤、血液透析灌流,抢救了大量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肾衰、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急性蛇胆中毒、流行性出血热、难治性心衰、重症肝炎、重症胰腺炎、重症红斑狼疮患者等。”何晓旋告诉记者。
1988年从皖南医学院毕业后,何晓旋便进入到石化医院工作,这一待就是半辈子。见惯了生老病死的他,现在愈发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除了能够减轻病痛,更是对生命的爱惜和敬畏。何晓旋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他便将这份执着和热情转化成了无穷的干劲。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般拼,他却总说,医生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2016年12月9日《安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