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耳鼻咽喉科建于1978年,于1994年正式开设病房,历经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成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专科,开放床位20张,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8人。在安徽省较早、安庆地区最早开展鼻内镜手术及相关技术,其中耳显微外科、嗓音显微外科、OSAHS的诊治、头颈肿瘤的治疗、低温等离子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应用技术始终处于市级领先水平。科室是安庆市第二、第三周期的临床重点特色专科,附设有内镜检查中心、睡眠中心和听力检查室等。
当您踏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住院部五楼耳鼻咽喉科时,干净整洁的环境会给您带来面目一新的感受,即使当时的您拥有一颗焦急浮躁的心,面对眼前整洁的一切,内心也会慢慢沉静下来。
耳鼻咽喉科是同行眼中的“小科室”。说它小,是因为开放床位少,护理相对简单。它是个“清闲”的科室,似乎已深深定格在同行的脑海里,在没有来到耳鼻咽喉科之前,我的想法亦是一样。来到科室近一年半的时间,让我对这里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科室,大专科”,囊括了耳、鼻、咽、喉四大专科,在医护共16人的情况下,拥有每年近10000人次的门诊量,出入院患者近1000人次,手术台次近900台。
患者住院周期短、周转快、节奏快,是耳鼻咽喉科工作最大的特点。我们虽然没有太多的危重患者,但大部分住院患者均需手术治疗。为缩短患者住院天数、节约住院费用,患者住院当天便会完善他们的血液检查及术前的常规检查,便于患者能够早日接受手术。对于手术科室,患者入院初、手术前后1-2天及出院时格外忙碌。由于周转快,我们始终处于这种最为忙碌的阶段——医生们忙着不停地书写入院、手术、病程记录,护士们忙着重复的铺床、拆床、入院、手术、出院宣教、采血、皮试……
也许,我们每日的在院人数远没有七八十人,但往往在一天内要完成出院10人、入院10人的过程,甚至更多。科室在编人数少,光去年一年就有2名护士产假、1名医生进修,我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在岗护士7人、医生5人。
“一个萝卜一个坑”是我们的真实写照,缺了哪个都不行。护士夜班后常常仅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医生夜班后继续门诊、手术,上班没有时间喝水,不能按时就餐、不能正常下班,已是常态。特别是开展日间手术以来,我们需要将原来4-5天内完成的工作,集中在1-2天内完成,无形中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但我们的忙碌为患者带来便利,赢得了他们更多的赞誉。
在这里顺便分享一下我们科室特有的“备皮技术”——剪鼻毛。听似简单却复杂的一项操作,既费时又费力,在不能直视的情况下,剪刀进入狭小的鼻孔,修剪一根根鼻毛。对于毛发生长过盛的患者,常常需要剪刀、鼻毛修剪器双管齐下。稍不留神,容易碰伤患者;如若修剪不干净,将影响手术者术中操作。倘若“幸运”的话,患者一个喷嚏,就可以让你感受到什么是“鼻毛浴”,那种感觉定会使你刻骨铭心。
由于常常不能按时下班,大家中午都留在科室就餐,午休时间便是难得的闲暇时光。大家围坐一圈分享着各自的“美食”,聊聊工作中的喜乐,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闲聊间,辛苦烦恼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其乐融融又团结奋进的“大家庭”氛围让每个人都干劲儿满满。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室拥有近200万的设备投入,2016年引进目前在皖西南地区配置最高的电子喉镜系统,自带窄带成像与嗓音分析软件,在学科带头人汪文晓副院长、科主任朱长龙的带领下,耳鼻咽喉科在实现常规临床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基础上,重点抓科室建设,加强医疗管理,努力将学科建设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型科室。发展中的耳鼻咽喉科也期待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