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方舱里的勇士妈妈
发布时间:2020.02.25 作者:周劲勇 来源: 访问人数:1395
2月9日,朱玉娣随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女儿临别时的声音反复在她耳边响起,“妈妈,你是天使,也是勇士!你要加油!我们在家里等你回来!”
经过1天短暂的休整,朱玉娣和队友们参加了紧张的防护培训,回到酒店,也一直在房间进行穿戴防护装备的练习,直到深夜。为了更方便工作,朱玉娣毫不犹豫地剪去了多年养起的长发。
2月12日下午4点,武汉市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在仔细穿戴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面屏等防护装备后,朱玉娣第一次进舱。看到偌大的体育馆空荡荡的,此时,还没有病人进来,医护人员却已经忙碌起来,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4点40分,第一批约30名确诊新冠肺炎病人进舱,朱玉娣和队友们赶紧为他们办理入院登记,带他们到自己的床位,给他们铺床,帮助领取基本生活用品,交代入院注意事项,测量体温、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同时通知床位医生。安排好这一切,第二批、第三批病人也陆续进舱。这个忙碌的夜晚让朱玉娣久久难忘,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并投入紧张的工作,穿梭在病人间,不停地沟通交流、搬运东西。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10点半下班时间,在接班医护人员的催促下,交接完自己区的病人后,相互鼓励加油,朱玉娣和队友出舱。出舱后,每个队员额面上、耳朵上都有着深深的压痕,身上的手术衣被汗水浸湿。这天晚上,体育中心方舱共收治了377个确诊病人。
勇士妈妈朱玉娣带着女儿的鼓励,已经在方舱医院第一线奋战了十余天,她所在的护理组要连续工作4个班次,才能休息2天,每个班次需要不间断工作6、7个小时,加上穿脱防护装备、清洁消毒手卫生、来回路程,每次将近10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进舱后,和自己区的医护人员交接班,巡视病人,按时测量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询问病情,发药等等。如果病情有变化或者病人有不适主诉,及时向当班医生汇报。遇到区内有重症病人,朱玉娣总是不厌其烦地去床边观察病情,把情况反馈给医生,必要时为其安排转院治疗。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方舱医院里大部分是轻症确诊的新冠肺炎病患,为了能够早日康复出院,护理工作格外重要。首先,在饮食起居方面,要保证他们吃好、喝好、睡好。由于方舱医院里病人多,每个人的需求不可能一样,朱玉娣和队友们会认真把区内病人的需求一一记下来,尽量满足,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其次,虽然方舱里病人病情大都不重,但情绪上或多或少会感到紧张、焦虑,朱玉娣和队友们总是轻言慢语地陪病人谈心,安慰鼓励,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朱玉娣在网上看到,许多专家说八段锦有助于病情康复,便在休息日从网上下载视频练习八段锦,再教给舱内的病人。现在,八段锦和广播体操已成为她所在区病人每天的锻炼项目,很受欢迎。有时,朱玉娣还会为病人唱上几首家乡的黄梅戏,不少病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对朱玉娣来说,每日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回到酒店和女儿视频聊天,“妈妈,打败病毒,打败怪物,早点回家!”在这场事关每个人安危的疫情面前,许许多多像朱玉娣这样的医护人员,选择了与家人分离,选择了冲锋在前,选择了为人民健康而战。
(作者:周劲勇,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我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在方舱医院里不仅积极救治病患,繁忙间隙还主动带领患者学习中医八段锦锻炼身体。作为医疗小分队的主心骨,他善于发现队员身上的闪光点,用他的笔记录下前线抗疫点滴,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