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鼓医史冬泉教授的三个学术拷问
发布时间:2022.07.22 作者:张小为 来源: 访问人数:518
7月15日下午,南京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史冬泉教授受邀来到石化医院,开展科研学术讲座。尽管当日气温超过37度,但仍然挡不住石化医院医务人员的热情,纷纷前来参加学习。
会议由南京鼓楼医院袁丽华博士主持。史教授以《医护科研拷问:研究是什么?文章是什么?》为题,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历,为现场的医务工作者带来了三个科研“拷问”。
临床大夫看好病,开好刀就行了?
史教授认为,看好病、开好刀只是评价一名医生是否合格的最低标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医生,就必须要有科研和论文的支撑。医务工作者要时常拷问自己,我们的新技术、新理念是否得到行内人员的认可?我们的临床重复劳动是否以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了?
切不可做一个“盲目自嗨”、“孤芳自赏”的自恋者。
医务工作者确实很忙,但真的没有时间吗?
医疗工作是众多行业中较为繁忙的职业,但医学知识更新的速度又日新月异。对此,史教授强调了碎片化时间的重要性,他以外科医生为例,在每天每台手术的间隙,阅读1篇国内外最新的专业论文或专著,每天晚上留出1至2小时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这样算下来,相当于增加了200个工作日/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靠这样挤牙膏似的挤出碎片化时间,才能积少成多,积流成海,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
没有资源,怎么办?
史教授强调年轻医生一定要主动去四处“觅食”,勇于“抱大腿”,而不是等待医院、科室或者老师来“填鸭”。现阶段,我们获取资源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进修学习、学术会议、文章数据库、上级部门的科研项目等等,都是可以争取到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以铸山煮海的精神、持之以恒的韧劲,不放过每一次机会,抱住每一个合适的“大腿”,自然精进而不觉。
通过三个“拷问”,史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职业经历,回答了研究是什么、文章是什么的问题。整个讲座博得了与会医务人员的阵阵掌声,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未来,石化医院将继续强化科研兴院理念,搭建合理人才梯队,为创建三级医院强基固本。
南京鼓楼医院 骨科
史冬泉 主任医师
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青联委员(卫生医药界别副主任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BMC Surgery副主编;Annals of Joint 执行主编;Journal of Orthopedic Translation 编委。